游摄天下林
游摄天下林
Published on 2025-02-23 / 21 Visits
10
0

讯鸟、摄鸟之六——福建明溪彩鹬

讯鸟、摄鸟之六——福建明溪彩鹬 - Nexusøra

文章转载自:游摄天下林

已获得作者转载同意

正儿八经寻鸟、摄鸟的第一次要算2008年11月16日至17日在江西鄱阳湖候鸟自然保护区(图文见2009年4月9日《温岭日报》---《鹤舞泽国》);第二次是2009年8月24日在肯尼亚纳库鲁湖(图文见2010年5月18日《台州晚报》---《观鸟天堂--纳库鲁湖》);第三次是2013年2月下旬至3 月上旬在南极拍摄企鹅(图文见《游摄天下》海外专集《走进南极》);第四个专题是几年来在温岭陆陆续续拍摄白鹭(见微信公众号《水清风爽白鹭欢》、《鹭舞》等);第五个专题是2018年12月17日至18日在德清拍摄朱鹮(见微信公众号《初见朱鹮》等)。

10月下旬的高加索之行是从深圳出发的,我提前三天去福建明溪拍摄几种鸟,现把 彩鹬 列为之六吧。

彩鹬主要生活在非洲、澳大利亚、南亚和东南亚,我国南方也有零星分布。平时喜欢在沼泽和池塘附近活动。主要以软体动物、植物叶、种子和谷物等各种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植物性食物为食。彩鹬体长25厘米左右,体重140-180克,雌性略大于雄性。彩鹬主要为留鸟,长江以北为夏候鸟。

彩鹬性隐秘而胆小,多在晨昏和夜间活动,白天多隐藏在草丛中。也能游泳和潜水。

彩鹬和其它鸟比较至少有三个不同点:雌鸟比雄鸟漂亮;雌追雄;一雌多雄。

彩鹬在我国的数量曾经较多,后来数量明显下降,现已经不常见。原因是沼泽地被开垦,环境污染和狩猎。

彩鹬已列入《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名录。

福建明溪的老苏经营着几个鸟点,最看好的就是彩鹬池。他通过网络和鸟友微信群经常发布鸟友拍摄的彩鹬图片,吸引摄鸟爱好者前往。

17日到老苏家安顿下来只是下午三点半,虽然是明天开拍,但我希望去彩鹬池看看,老苏叫弟弟开车送我,不到10分钟就到了。

所谓的彩鹬池就是两块公路边的大约20平方米的水田,一侧长有一米来高的多种草本植物,几只彩鹬将巢建在草丛里,过着定居的生活。

两个拍摄点由木料架成,防雨防晒并围上了伪装网。一个离草丛20几米,一个10米不到。

远一点的拍摄点里,有七、八个摄友在,大部分都带着“大炮”啊!佳能600毫米定焦就有三支!

在车上我就知道了注意事项:手机设置静音,不大声说话,镜头不伸出伪装网……

老苏为我整出了一个机位。我在打开摄影包时,拉拉链的声音都被认为太响,应该慢慢慢慢拉。我吐了一下舌头。

轻轻问一下隔壁的摄友:“今天拍得怎么样?” “躲在草丛里还没出来呢。”他一脸沮丧。老苏轻轻地说,会出来的、会出来的。

真的出来了!我坐下没多久,一只漂亮的鸟从草丛中踱着方步出来了。我如获至宝,抓紧拍摄。隔壁的摄友告诉我,这不是彩鹬,是白胸苦恶鸟。

白胸苦恶鸟

快六点了,大家垂头丧气收摊了。分两批由老苏送到他开的小旅馆。第一批回去的几个因一整天一无所获,交了机位费后调整了拍摄方案,到别处去了。

留宿的几个评价:拍鸟的人这样没耐性,不好!

18日,5点半早餐,6点多我们几个就已在拍摄点布好了局。

我真佩服齐先生夫妻俩。退休几年的齐先生一年有一半时间在外拍鸟。这次从海南开车直奔福建,就是为了拍彩鹬。他的夫人昨天已在拍摄点陪了一天,今天仍然笑嘻嘻干坐着。

今天来了一位只带了300毫米镜头的鸟友,经老苏动员,到近的鸟点去了。

我问老苏,去那边要什么条件?老苏拿出一张手写的规定,有13条,印象最深的就是,不管是否拍得到,先交300元机位费。

整个上午,光线很好,可彩鹬池始终水平如镜,什么鸟也没出现。

我们的中餐是老苏家人送快餐在拍摄点解决的。

饭后老苏叫我们在拍摄点休息(一张木床加几条旧的沙发),由他负责瞭望。

一会儿,一只彩鹬一反常态(一般中午很少出草丛的)露面了!

终于看到了你!

这是侦察兵,确认安全了,它和同伴才会出来。

它竟然保持这姿势近一个小时!

一点多又来了一位带着顶级拍鸟器材的重量级的大师。

我们担心大师的到来会使侦察兵发觉异常而报警。出乎意料的是,他安顿下来不久,三只彩鹬出来了!

三只彩鹬踱步、戏水、觅食,在外活动了几十分钟才回草丛。我们拍得爽歪歪!


下面 5 幅是其中一只彩鹬戏水的场景。

这次热拍后,彩鹬池复归平静。而老苏已经用手机在大师相机屏幕上翻拍了好几张彩鹬精彩表演的场面,发到微信群,报告“鸟况稳定、良好”了。

“明天肯定会再来几个鸟友的”,我们相视而笑。

老苏家 100 元一间的标房简陋到没有电视机,不过今晚除了聊微信,更重要的是可以看下午拍的图片啊,因此不担心如何打发时间。

下午过来的大师是退休军转干部,从北京开车到福建拍彩鹬等鸟。他的夫人待在老苏的小旅馆里,和女主人聊天、帮忙做事打发时光。我的天哪!摄鸟竟能热到这种程度?!

这个网名为“渔民视角”的大师,器材好、水平高、经验丰富、乐于助人,他教了我好几招摄鸟秘诀呢!

19日早上6点,老苏开车送我去白鹇谷拍白鹇(见寻鸟、摄鸟之七)。回到明溪10点钟,本想去老苏的另外几个鸟点看看,拍拍林鸟。可两个大师都认为林鸟个头小又飞得快,我的设备不适合拍,建议别去。

那就继续守彩鹬。

今天鸟友增加了两位。

一只彩鹬上午出来晃荡了几分钟回去了(我没拍到)。

我希望拍到一张彩鹬羽毛张开在阳光照耀下象“黄金甲”一样闪闪发光的图片。

这只彩鹬下午二点十八分出来时,刚好在阳光下,我欣喜若狂,频按快门。我默默念叨着:转过身来,张开翅膀吧。遗憾的是它只是呆了几分钟就回草丛了。

今天不可能了,寄希望于明天吧。

一只彩鹬侦察了半小时后于下午三点出来活动了 5分钟回去了。

下午五点十分这只彩鹬最后登场。

你的右翅膀呢?

在呢!

20日上午明溪到永安(我要在永安南坐11:27的动车去深圳)的中巴车9点05开,我不舍得放弃早上这段黄金时间,决定再拍一次。

也是5点半早餐,6点多一点就在彩鹬池摆开阵势了。

太阳未露脸,北红尾鸲就已闯入镜头。

光线正好,可彩鹬就是不出来。

8点半,一只池鹭出来闯入镜头,成了我福建之行的最后一张鸟片。

心有不甘,也要收摊。

再见了,再也不见了,彩鹬!截止本篇,拍摄并且展示过的鸟,4种


Comment